這幾天,比夏日高溫更熱的,是在網絡上刷屏的疫苗事件。
事件起源于長春長生一員工舉報公司疫苗生產造假,隨后,國家藥監局展開調查,發現其狂犬病疫苗、百白破疫苗等疫苗生產的確存在造假行為。該事件爆出后,迅速引發全民公憤,輿論狂潮席卷全國。7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此案件作出重要指示:性質惡劣,令人觸目驚心。
長春長生自此人人喊打,從一家普通的疫苗公司到市值百億的上市企業以及國內第二大狂犬病疫苗商,長春長生用了整整26年,而從市值百億到人人喊打,不過短短幾天。
在類似疫苗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要想建立起信譽,需要長期的積累,而一但口碑崩塌,幾乎在于頃刻之間。同樣,在關乎企業生產大計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口碑影響同樣極為重要。
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這幾年發展迅速,除了老牌企業在不斷擴張以外,新興公司也是層出不窮,口號那也是喊得一個比一個響亮,什么產品對標某某,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諸如此言,數不勝數。
行業似乎一片繁榮,大有后來趨上之勢。但事實又如何呢?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41000臺,同比增長58.1%,其中,國產機器人37,800臺,同比增長29.8%,國外機器人103,000臺,同比增長71.9%。國外機器人占市場總銷量的比例為73.2%,比去年高出5.9個百分點。
市場總量在不斷擴大,國產機器人占有率卻在下降,究其原因,技術上的不足是一方面,而不顧口碑的市場惡性競爭也是導致應用端企業對國產機器人敬而遠之的原因之一。
有很多公司做的都是“一錘子買賣”,先把客戶忽悠過來,什么國產良心,質優價廉,一番天花亂墜,大有不買不是中國人之意,至于賣出去之后出了什么問題,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以華南某家機器人廠商為例,其公司曾為一家制造業客戶做過一條生產線,但完工后機器完全動不了,應用商想再找別的企業改造,其它企業也不敢貿然接盤,就這樣,企業花了錢,卻買了個爛尾工程,你說下次還有合作的機會嗎?
還有一些企業,買了所謂的質優價廉的機器人以后,三天兩頭的出問題,不是這里壞了就是那里動不了,廠商干脆讓工程師常駐在工廠以便隨時檢修,但其中所耗費的人力、勞力、財力可想而知。
就這樣,客戶做一家少一家,最后剩下的,除了那幾臺證明企業曾經存在過的樣品機器人之外,還有業內對國產機器人的嗤之以鼻。這樣的企業,毀掉的,除了自身的口碑還有業內對國產的信任。
長久以來,國產似乎一直跟低價、劣質這樣詞的掛鉤,但低價一定就意味著劣質嗎?也不盡然。只是有些企業一昧的以低價為噱頭,不顧品質才造成了業內的刻板成見。有些企業的降價則是通過對供應鏈的管理、技術的創新與變革來實現,而不是以犧牲產品利潤和產品質量與服務來實現,相形之下,誰能走得更遠也就不言而喻了。
這些年,國內也出現了一批標桿企業,甚至有些已經走向海外。這些企業業務范圍各有側重,產品也各有不同,但同樣的是,他們清楚的知道行業口碑的重要性,明白做壞了這一單可能就沒有下一單了。金杯銀杯,不如客戶的口碑,業內應該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