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類似的事件之前也出現過,在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中,百度大腦挑戰一眾最強大腦,也有網友認為其中可能存在鮮為人知的內幕。那么,為何大家會對AI產生諸多質疑?AI又是否真如企業所宣傳的那么強大呢?
一,大部分AI技術仍存在致命的缺陷和瓶頸
我在網上搜索到一則《DMV2017年度最新自動駕駛測試報告》,報告準確顯示了目前無人駕駛的發展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全世界做的最好的Waymo,也就是谷歌的兄弟公司,目前仍不能說完全實現了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顯然,無人駕駛很難真正做到萬無一失。
另外,數據還顯示,Waymo 從每 1300 英里(2015 年)到 5000 英里(2016 年)到 5596 英里(2017 年)干預一次,提升的幅度越來越小。換言之,越往上無人駕駛面臨的瓶頸越嚴重。
眾所周知,無人駕駛技術是AI非常重要的一項應用,如果無人駕駛不能得到大面積推廣,這必然會讓人懷疑AI的發展前景。就眼下的情況來看,無人駕駛離大面積普及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實際上,對于交通這種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體系來說,無人駕駛或許永遠不可能被民眾普遍接受,因為沒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機器來掌控,只能在部分相對局限的區域,比如產業園區無人駕駛才有應用價值,因為在這些區域,即便無人駕駛出現故障,也不會產生太嚴重的后果。
再者,無人駕駛也未必能達到高于人類駕駛的水平,眾所周知,交通狀況、路況信息是極其離散的,而人腦在吸收和處理這些數據時比機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舉個例子,如果出現某個路段臨時管制無法通行,那么人腦會第一時間做出判斷,但是機器就不一定了,面對復雜的情況,它一定會有一個漫長的學習和適應過程,這也使得無人駕駛在面對錯綜復雜的交通需求時顯得“捉襟見肘”。
當然,這種情況在其他方面也有反映,以AI同傳為例,如果是邏輯極其簡單、行文極其標準的內容形式,那么機器翻譯或許不存在太大的難度,也不會犯嚴重的錯誤。問題是,很多內容并不標準,不僅對上下文語言環境要求極高,而且,像中文的話,還存在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在面對這些問題時,AI翻譯可能會出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不過,如果只是將AI作為輔助的翻譯手段,還是可以降低不少人工成本的,因為某些場景對翻譯的準確率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出大概意思就可以。
另外,百度大腦登上最強大腦那個節目,也確實展現了百度大腦的一些技術實力,不過,正如某些網友所說,如果讓百度大腦像水哥那樣對幾百杯水進行“微觀辨水”操作,估計系統就會直接崩潰了。因為對于微觀信息近距離的獲取,機器不見得能勝過水哥的雙眼,同時,如何對不同微觀信息進行處理,機器所使用的算法不同,結果也可能產生巨大的差異。
真正要使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類,前提是規則必須確定、信息必須有序,這樣人工智能在邏輯分析、數據處理方面才會占據較大的優勢。還有一種情況,如果能讓機器具備人類的感情色彩、邏輯思維和學習能力,它也能全面超越人類,不過這看上去并不現實。
二,瘋狂背后,人工智能已浮現巨大的泡沫
今年3月份,中國創客導師、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在參加某活動時,就公開指出人工智能存在巨大泡沫。“最近我見了一個做內衣的,也說自己是人工智能的企業,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泡沫化特別嚴重。”
實際上,人工智能的泡沫和其他任何一種科技泡沫相比具備極高的相似性。這種泡沫首先表現在概念炒作層面,即在相關應用大規模落地之前,概念已經被炒得滾燙,并形成了新的“風口”。之后便是大量資本的涌入,推動泡沫從概念層面升級到資本層面,從某種意義上講,任何泡沫都是資本推動的結果。當然,資本是要求回報的,如果資本無法從中獲得回報,或者相關領域商業潛力并不大,那么一陣狂熱后,資本必然會退潮,這也就是泡沫破滅的時候。
那么人工智能的泡沫到底有多大?這種泡沫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我們先來看看融資規模,CVSource顯示,人工智能創企融資事件從2013年21起到2019年僅一季就有130起,融資額更是由2013年全年融資15億增長到2017年的338億元,而2019年僅一季度融資總額就已超過了2017全年,達到402億元。大量資本的涌入,也抬高了AI獨角獸的估值------9月10日,軟銀中國向商湯科技投資10億美元,將商湯估值抬高至60億美元,那么這種具備標桿效應的融資案例,也可能會推動其他AI巨頭估值提升,當然,如果整個行業破滅,情況可能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