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不減,科技巨頭開搶全球頂尖人才

?機器人資訊 ????|???? ?2020-01-21

  10月19日,小米集團宣布,AI語音識別大牛Daniel Povey正式加入小米。而在9月份,世界級科學家、計算機和大數據理論領域專家Jeffrey Vitte也宣布加入百度研究院顧問委員會。兩位科學“大拿”的相繼加入,成為國內科技巨頭全球招攬AI頂尖人才的又一例證。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熱度不斷高漲,作為AI發展的重要引擎,AI頂尖人才成為全球科技巨頭與AI創業公司眼中的“香餑餑”,國內互聯網公司、科技企業也求賢若渴,使出渾身解數在全球搶奪尖端人才,一場AI人才爭奪戰正在進行。

 

  BAT打響海外搶人大戰

 

  BAT的AI人才爭奪戰其實早已打響,主戰場就在海外,微軟、谷歌、IBM等科技巨頭的AI人才、學術界“大拿”也成為其主要搶奪目標。

 

  早在2010年,百度就將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王勁收入麾下,拉開了百度AI頂尖人才爭奪序幕。2011年,百度在美國硅谷設立研發中心,將招募高端人才作為初期目標之一,緊盯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AI人才。

 

  2013年,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DL,后與大數據實驗室、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一起組建成為百度研究院)成立,并于2014年發布“少帥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吸引更多的AI優秀人才。

 

  “少帥計劃”給出的條件可謂十分誘人:提供T9甚至T10職級,年薪百萬元人民幣起步,上不封頂,并制定了導師計劃,導師團隊中不乏余凱、張潼、徐偉、吳韌等世界級科學家。極具吸引力的條件也幫助百度招攬了顧嘉唯、李磊等AI人才。

 

  隨后,在2014年5月,AI領域重量級人物吳恩達加入百度,擔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百度大腦計劃,而利用吳恩達的影響力,百度在美國又迅速招攬了一批高端人才。此時的百度研究院可謂人才鼎盛。

 

  同年9月,阿里在硅谷宣布成立iDST(數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iDST之于阿里,就如同IDL之于百度,借助于漆遠、金榕、涂子沛等頂尖科學家的號召力,iDST吸引了多位高級科學家陸續加入,科學團隊分布于西雅圖、硅谷、北京、杭州等地。其后,在2016年7月和2017年6月,iDST也分別迎來了微軟亞洲研究院華先勝、亞馬遜資深主任科學家任小楓的加入。

 

  2017年3月,阿里啟動“NASA計劃”,提出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而達摩院就是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2017年10月,阿里全球研究院——達摩院成立,并向全球頂尖人才發出邀約。

 

  達摩院的成立吸納了一大批全球知名科學家,僅在2018 年上半年,就有近二十位海外知名科學家加入達摩院,其中不乏來自Facebook、IBM等科技巨頭的AI人才。阿里再次迎來了AI頂尖人才涌入的高峰期。

 

  相對于百度、阿里,騰訊的搶人大戰就晚了許多。2016年,騰訊低調成立AI lab;2017年至今,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原微軟研究院AI界大牛級人物俞棟、曾任IBM沃森研究中心研究科學家的劉威相繼加入AI Lab,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賈佳亞加入騰訊優圖實驗室。為了更好地招攬海外人才,2017年5月,騰訊還成立美國西雅圖AI實驗室,直接把實驗室設在了微軟總部西雅圖。

 

  除了BAT之外,滴滴、京東、今日頭條等公司也在到處挖角,但從總體來看,國內科技巨頭們的海外挖角目的地主要集中美國硅谷與西雅圖,并以華人為主,微軟更是向中國輸出了大量的AI頂尖人才。

 

  創業大軍瞄準國內外科技巨頭

 

  伴隨人工智能的資本熱,AI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它們對人才的渴求也并不亞于BAT。

 

  由于BAT位于國內AI人才隊伍建設的第一梯隊,因此AI創業公司們不僅瞄準微軟等國外科技巨頭,還瞄準了BAT等國內巨頭們。

 

  僅以計算機視覺初創企業曠視科技和智能語音初創企業思必馳為例,2016年,曠視挖角微軟亞研院首席研究員孫劍,擔任曠視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2017年7月,阿里iDST語音團隊負責人初敏從工作了8年的阿里離開,并于8月正式加入思必馳。兩大挖角事件可以說是AI創業公司加入搶人大戰的縮影。

 

  除了被挖角之外,更多的AI大牛們則是在離開微軟、BAT等科技巨頭后,直接加入創業大軍,尤其是從百度出走的AI大牛們,絕大部分也都選擇了創業。而這些AI大牛們所創辦的創業公司已經覆蓋了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機器學習、智能醫療等細分賽道。

 

  表1:從巨頭公司出走的部分AI大牛們所創辦的AI創業公司

AI熱潮不減,科技巨頭開搶全球頂尖人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爭奪戰背后:國內頂尖人才數量遠不及美國

 

  AI人才搶奪之激烈可以映射出國內AI人才尤其是頂尖人才的稀缺。

 

  AI人才的稀缺問題在國內一直存在。早在2016年,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就曾透露過,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